冰的读音是bīng。冰,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(常用字)。冰的本义是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结成的固体。又用作动词,是结冰、冻结的意思。后来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也叫“冰”。因为“冰”本身非常寒冷,所以把。
1。冰拼音:[bīng]。2。 组词:(1)间冰期 造句:在早于上一个间冰期的等效时期的CO2下降趋势的较为流行的解释对于自然因素驱动晚全新世以来的CO2浓度升高提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。3。解释:两个冰河期之间相对温暖的时期。
冰凉【bīng liáng】:物体很凉。造句:突然他跳进冰凉的水里。冰凌【bīng líng】:冰;冰块。造句:早晨起床,外面的屋檐上挂着长长的冰凌。冰片【bīng piàn】:指龙脑。造句:我很喜欢冰片的味道。冰清玉洁【bīng q。
冰的拼音:bīng。冰的组词:冰凉、冰霜。释义: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:冰块。冰凌。冰箱。冰窖。冰雕。冰封。冰球。冰镇。冰释(像冰一样融化,喻嫌隙、怀疑、误会等完全消除)。冰淇淋。结晶成固体,呈结晶形的:。
读音:bīng 2,释义:1)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:冰块。冰凌。冰箱。冰窖。冰雕。冰封。冰球。冰镇。冰释(像冰一样融化,喻嫌隙、怀疑、误会等完全消除)。冰淇淋。2)结晶成固体,呈结晶形的:冰糖。冰晶石。3)使人。
冰拼音:[bīng]。组词:(1)间冰期 造句:在早于上一个间冰期的等效时期的CO2下降趋势的较为流行的解释对于自然因素驱动晚全新世以来的CO2浓度升高提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。解释:两个冰河期之间相对温暖的时期。
冰(拼音:bīng)是现代汉语常用字[1],古字写作“仌”或“冫”,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,“冰”则出现在春秋前后。冰的本义是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结成的固体。又用作动词,是结冰、冻结的意思。后来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。
冰 bīng 〈形〉(1) 冷,凉 [cold]。如:冰食(冷食);冰甃(指寒凉的水井);冰澈(寒凉清澈)(2) 结晶成固体的,成结晶形的 [crystal]。如:冰糖 (3) 清白,晶莹 [clear]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—— 。
冰 拼音:bīng,部首:冫,部外笔画:4,总笔画:6 五笔86&98:UIY 冰。是水凝结后形成的固体,半透明,体积增大。雪便是空气中的水珠凝结后形成的小冰晶。
冰激凌的拼音是:bīng jī líng冰声母b,韵母ing,声调一声。激声母j,韵母i,声调一声。凌声母l,韵母ing,声调二声。冰淇淋是以饮用水、牛乳、奶粉、奶油(或植物油脂)、食糖等为主要原料,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,经混合。
上一篇:乒乓球的横拍怎么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