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亮点有:所有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,其他现有室内场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。其中绿建三星标准,可覆盖国际LEED金奖标准。所有场馆使用绿色能源 2020。
当时有5套方案。2003年8月23日,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及奥运村的五个设计方案正式对外公布,并由群众评选最佳方案。国家体育馆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体育场馆,建成后可容纳观众19000人。
022年北京冬奥会优先采用了绿色建造技术,建设了一批绿色、低碳的冬奥场馆。优化设计、废旧材料回收利用、可再生能源使用等减少碳排放。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三星级标准。既有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《既有。
北京2022年冬奥会新建、改建了7座冰上场馆、共9块冰面,均使用了环保型制冷系统和制冷剂,其中5块冰面使用了二氧化碳(R744)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,4块冰面使用了R449A制冷剂。在冰上场馆制冰方案的设计之初,原计划采用R507。
国家速滑馆(“冰丝带”),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近奥林匹克公园林萃路2号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、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。“冰丝带”的设计理念来自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,22条丝带就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,
北京冬奥会赛后会作为多功能冰上中心等场地。1.2万平米全冰面设计的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,赛后可支撑举办速度滑冰、冰球、冰壶、花样滑冰等各类冰上赛事,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,成为集体育赛事、群众健身、文化休闲、展览展示。
北京2022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是冰丝带国家速滑馆。冰丝带是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,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。设计理念来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,22条丝带就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,围绕椭圆形曲面旋转上升,象征速度和激情。国家。